此次研討會聚集了哈薩克及周邊地區的重要學者與官員,但沒有來自亞洲其他國家或歐美的代表,唯獨廖義銘教授是「遠道而來」的外賓。因而在會場安排上,他被特別邀請坐在講台中央,象徵國際學術的尊重與肯定。
廖教授坦言,身為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長年自許「外交義工」的學者,他深知自己此行承載的不僅是學術使命,更有代表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發聲的責任與壓力。
在演講中,廖教授指出,台灣與哈薩克的憲政改革雖歷程不同,但都面臨「形式主義」的挑戰。他提醒,法治雖然是超越人治的保障,但若淪為形式主義,反而可能成為政治操弄的工具,甚至被政權綁架,背離法治精神。他強調:「法律應是保障公民權利與社會公平的基石,而非政治的附庸。」
除了學術交流的專業收穫,廖義銘教授也分享此行的深刻感悟。他認為,在截然不同的文化與環境中,會讓人更謙卑,也更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一切。他感性表示:「當你真正珍惜所擁有的東西時,你會對任何可能摧毀或剝奪它的因素更加敏銳。因遠行珍惜所有、處陌生被迫謙卑,這是我最珍貴的心得。」
廖教授不僅曾任高雄大學法學院院長,也出版多部著作,並身兼《當代法律》雜誌社長。此次遠赴哈薩克參與學術盛會,不僅展現台灣學界的研究能量,也意外成為我國突破外交困境的一次生動實例。
港灣新聞網
本平台以專業、客觀、公正為核心,透過新聞網站與電子報系統,定期將重要新聞與評論傳遞至多元讀者群。涵蓋範圍包括:
政策決策圈:中央及地方行政單位、民意代表辦公室
公共治理圈:各縣市首長、地方民代與社會團體
產業影響圈:全國公協會、產業意見領袖與專業社群
我們致力於讓新聞資訊直達關鍵讀者,促進政策對話、產業交流與社會共識,確保公共議題能獲得充分關注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