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臉紅恐是癌症警訊 高醫響應「台灣無酒日」推動從【戒一杯】開始

日期:2025-05-09 19:13:26

圖:高醫響應5月9日「台灣無酒日」,從【戒一杯】開始,翻轉食道癌、頭頸癌(圖/高雄醫學院)

地方中心
每年5月9日為「台灣無酒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下稱高醫)響應由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發起的倡議活動,透過衛教講座與現場檢測,引導民眾認識「酒精無安全量」的健康觀念,鼓勵從【戒一杯】做起,翻轉食道癌、頭頸癌等高風險疾病的未來。

高醫副院長戴嘉言指出,5月9日不僅是一個紀念日,更是重新審視生活方式與保護健康的契機。臨床中許多與飲酒相關的案例,從肝硬化、胰臟炎到消化道癌症,讓醫療團隊深感推廣酒精危害認知的重要性。「能不喝,就不喝;有喝,就減量」,是預防的第一步。

現場活動中,醫護團隊提供「酒精棉片檢測」,協助民眾初步判斷是否屬於酒精不耐體質。高醫胃腸內科醫師陳以勳指出,飲酒臉紅並非單純生理反應,而可能代表體內缺乏代謝乙醛的關鍵酵素。乙醛為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會破壞細胞DNA,增加口腔癌、食道癌等風險。

研究顯示,台灣近半人口帶有酒精不耐症基因,是全球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也解釋了為何飲酒引起癌症的比例高於歐美國家。在歐美地區,每25名癌症患者中僅1名與酒精相關,但在台灣與東亞國家,這一比例為每10人即有1人。

活動同步宣導台灣無酒日五大核心訊息,包括:

  • 酒精為一級致癌物,無安全飲用量。

  • 喝酒臉紅是無法代謝毒素的身體警訊。

  • 少量飲酒亦提高罹癌與慢性病風險。

  • 含酒精提神飲品應納入警語規範。

  • 政府應下修每日飲酒建議值,推動無酒生活。

此次倡議活動也獲得衛福部國健署與多縣市衛生局支持,並聯合國內外學術、醫療機構共同推動系列衛教行動。台灣亦成為全球首個以醫學實證制度化推廣「無酒日」的國家,為亞洲防酒害政策立下新標竿。

陳以勳醫師強調,食道癌、頭頸癌並非命運注定,而是能透過行為改變有效預防的疾病。無酒或低酒生活,是守護腸胃與整體健康的關鍵。高醫呼籲全民一起從戒掉那一杯開始,為自己與家人多一份健康保障,共同迎向更長壽與幸福的未來。

▲現場讓民眾進行酒精棉片檢測,可以將酒精棉片貼在手臂內側靜置20分鐘,如果皮膚出現泛紅則有高度懷疑有「酒精不耐症」

▲ 高醫胃腸內科楊啓昇醫師,透過簡單的有獎徵答活動,讓民眾更了解何謂「酒精不耐症」

▲高醫胃腸內科醫師呼籲民眾,疾病預防的第一步,就是正確認識「酒精無安全量」這個觀念,進而做到「能不喝,就不喝;有喝,就要減量」。(左起為盧俊翰醫師、陳以勳主治醫師、楊啓昇醫師)

▲高醫胃腸內科陳以勳醫師強調,食道癌、頭頸癌等消化道疾病並非命運,而是可以透過生活型態預防

▲透過簡單的問卷填寫、酒精棉片檢測,吸引許多民眾前來參與,更了解何謂「酒精不耐症」,也能從【戒一杯】開始

   社團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