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新聞網 / 張競博士專欄 : 臺灣海峽通航問題充滿胡言亂語

日期:2025-09-17 15:43:13

文/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張競

港灣新聞網 / 張競博士專欄 : 臺灣海峽通航問題充滿胡言亂語

昨晚很意外接到兩位就讀於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年輕朋友來電,這兩位同學對於該所饒瑞正教授9月16日在《自由時報》以「臺灣海峽的國際定位與法律戰略」為題之投書內容充滿疑問,但囿於目前仍未畢業,不便向所內教授提出問題,因此才經過師長介紹,請我為其解答疑問;現謹將回答這兩位同學所提問題內容分享於後,提供各方參考,亦祈請先進不吝指教。

首先,針對饒瑞正教授投書所稱“UNCLOS第卅七條明定,凡連接公海或專屬經濟區並供國際航行使用之水道,皆屬「國際海峽」。台灣海峽正連接東海與南海,且為全球航運要道,符合「國際海峽」定義。”在此必須嚴肅指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絕對沒有“國際海峽”這個用辭;《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37條原文為:「【本部份的範圍】本節適用於在公海或專屬經濟區的一個部份和公海或專屬經濟區的另一部份之間的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Scope of this section】This section applies to straits which are used for international navigation between one part of the high seas or an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and another part of the high seas or an exclusive economic zone.)而這個“本節”係指該條所在之「第三部分 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第二節 過境通行」(Part III - Straits used for international navigation  Section 2 - Transit passage)。

顯然饒瑞正教授對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內容唸書沒有唸通;第一就是引述條文並不完整,掉辭漏字鐵證如山;海洋法研究所同學要以此為戒,引據法條必須字辭完整不得馬虎,此乃基本法學素養。第二則是將「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 Straits used for international navigation)直接視為「國際海峽」(international strait)將兩者劃上等號,更是荒唐至極,根本就是差不多先生治學態度,對於遣辭用字態度輕漫,這更是修習法學最大忌諱,學術水準根本不及格。

其次是饒瑞正教授根本就不理解《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之所以設置第三部份來規範「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其係專門指在地理架構上,被單一沿海國或是多個沿海國內水或是領海所完全涵蓋,但考慮國際社會航運需求,又必須保障國際通航權利之海峽」,但各國在推動《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研議過程中,又無意因為要滿足國際社會此等通航權利,影響沿海國劃設海域疆界權利,所以才有此種安排與法條設計。

舉例來說,日本本州與北海道之間的津輕海峽,西班牙與摩洛哥之間的直布羅陀海峽,兩岸均為土耳其領土之達達尼爾海峽與伊斯坦堡海峽(又稱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orus Strait),以及在此兩海峽間之馬摩拉海(Sea of Marmara),再加上麻六甲海峽,都是屬於此種「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

至於臺灣海峽,由於寬度足夠,海峽中間存在一條由兩岸專屬經濟海域相互交疊之狹長水域,該水域之通航權利完全比照公海,因此完全不是前述由單一沿海國或是多個沿海國內水或是領海所完全涵蓋,符合「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規範之海域,更不是從來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就不存在,自以為是胡扯出來之「國際海峽」。假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可以望文生義胡亂解釋,這真是毫無基本法學素養可言。

再者兩位同學問到饒瑞正教授聲稱“中國長期主張對台灣海峽擁有「主權與管轄權」“,這個亦是治學不精馬虎所致,依據2022年6月13日中國大陸外交部例行記者會記錄:
https://www.fmprc.gov.cn/diaoyudao/chn/xwdt/202206/t20220613_10702387.htm
彭博社記者:據本社報道,過去數月,中國軍方官員在會晤美軍官員時,多次聲稱臺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海峽最窄處約70海里,最寬處約220海里。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中國國內法,臺灣海峽水域由兩岸的海岸向海峽中心線延伸,依次為中國的內水、領海、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中國對臺灣海峽享有【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同時也尊重其他國家在相關海域的合法權利。

此外,國際海洋法上根本沒有“國際水域”一說。有關國家聲稱臺灣海峽是“國際水域”,意在為其操弄涉臺問題、威脅中國主權安全製造藉口,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
再依據2022年6月20日中國大陸外交部例行記者會記錄:
https://www.mfa.gov.cn/fyrbt_673021/jzhsl_673025/202206/t20220620_10706553.shtml
彭博社記者:據本社報道,拜登政府官員越來越擔心中國關於臺灣海峽的模糊新主張可能導致臺灣在海上面臨更頻繁的挑戰。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中方此前已闡明在臺灣海峽享有【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中國一貫尊重各國依據國際法享有的航行權利,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國家以航行自由為名,行挑釁、威脅中國主權和安全之實。

所以中國大陸係主張在臺灣海峽不同性質水域以及針對不同事項,分別具有【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而不是像饒瑞正教授馬馬虎虎地聲稱“中國長期主張對台灣海峽擁有「主權與管轄權」“,至於為何是這三個不同用辭,兩位同學可以透過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搜尋「主權權利」(sovereign right)以及「管轄權」(jurisdiction)所能分別搜尋獲得數十項結果,來理解掌握在不同性質水域以及針對不同事項,沿海國究竟能有何種海洋權益(權利);這個就當作來請教問題必須完成的課後作業吧!

再來就要來談兩位同學所提到饒瑞正教授所聲稱“認為外國軍艦僅能「無害通過」“,這句話也很有問題。第一在公海以及航行權利比照公海海域,諸如鄰接區(毗連區)或專屬經濟海域,那根本就是正常航行,船長愛怎麼開就怎麼開,根本沒有什麼專用名辭。但是外籍船舶通過他國領海,不論其是否為軍艦或是政府公務船舶,都是「無害通過」(innocent passage)而通過前述「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時,就稱為「過境通行」(transit passage);針對「無害通過」與「過境通行」,那些事能作,那些事受到禁止不能作,《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都有詳細規範,兩位同學都應該仔細查閱認真研讀,免得將來為人師表胡言亂語丟人現眼。

至於北京是否如饒瑞正教授所聲稱“認為外國軍艦僅能「無害通過」“,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第六條:「外國非軍用船舶,享有依法無害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的權利。外國軍用船舶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批准。」顯然當外國軍用船舶在穿越臺灣海峽,但是並沒有意思要進入中國大陸領海時,北京並沒有“認為外國軍艦僅能「無害通過」“,同時後續饒瑞正教授在投書中所稱“且應事先通報“,亦完全與前述法條要求”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批准“完全不同。吾人不知饒瑞正是從那邊獲知”且應事先通報“,通報與批准兩者差異甚大,在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研究所教書,不會連這個都搞不清楚吧?

再下來兩位同學所問問題就更精彩囉,饒瑞正教授後續聲稱“此一立場等同將台灣海峽「內水化」“;我實在不敢相信這種話會出自海洋法研究所教授之口,要能夠將特定海域「內水化」,恐怕是要劃設領海基點,然後將基點連線形成領海基線,在領海基線向陸地方向水域才是內水。饒瑞正教授之法學概念真是徹底顛覆整個《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真是國際海洋法大師新創國際社會劃設內水新規範,國際法學界諸先進未能慧眼識大師,真該切腹自殺以謝國際法學界諸先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饒瑞正教授論點會變成國際海洋法學界領航標竿,還是難堪笑柄吧!

然後就饒瑞正教授後續所說“對北京而言,任何外國軍艦通過都被視為挑戰主權”,這更是輕率論斷,臺灣海峽外籍機艦南來北往穿越通航,北京從來就只針對特定對象開罵,絕對不是“任何”外國軍艦通過都被視為挑戰主權。在過去一年以來,至少就筆者所知,越南、土耳其、馬來西亞、泰國、法國以及英國等國軍艦都曾穿越海峽,只要沒有亂發新聞稿,媒體沒有裝神弄鬼胡亂炒作,北京從來就沒有講過任何一句話。因此饒瑞正教授此種看法,顯然並不周延。

其實依據前述2022年6月13日以及6月20日中國大陸外交部當時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針對他國聲稱臺灣海峽為國際水域以及通航問題,提出反駁說明時,曾經分別強調“尊重其他國家在相關海域的合法權利”以及“中國一貫尊重各國依據國際法享有的航行權利”,但亦重申“堅決反對任何國家以航行自由為名,行挑釁、威脅中國主權和安全之實”。吾人應當看出整個外籍軍事機艦通航穿越臺灣海峽問題關鍵,其實根本就不在於通航,而是藉由通航過程發表任何干預臺海之政治聲明。

最後就饒瑞正教授所稱“台灣海峽在國際法的定位已相當明確,問題不在法律,而在政治。“這句話基本無誤,但饒瑞正教授對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認知素養確實值得懷疑。至於饒瑞正教授所倡議”才能將「國際海峽」的地位轉化為國際社會的集體共識“,就請先搞清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無「國際海峽」一辭,就別再去國際社會鬧笑話了吧!
 

「以上言論不代表港灣新聞網立場」

張競博士簡介:

資深戰略專家與政軍評論家

張競博士,現任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為中華民國榮民,曾於海軍服役,並擔任中權軍艦艦長。學術背景深厚,為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生,並取得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目前於大學教授國際關係等政治學課程,致力於學術研究與教學。

張博士勤於在媒體上針砭時政,探討國際現勢,經常接受媒體專訪並出席政論節目,對政軍議題發表見解。他的著述範圍廣泛,涵蓋戰略、國際政治、軍事議題等多個領域,獲得了大量讀者的關注和迴響。

▲圖/張競博士提供

▲圖/張競博士提供

▲圖/張競博士提供

▲圖/張競博士提供

▲圖/張競博士提供

▲圖/張競博士提供

▲圖/張競博士提供

   名人專欄
 

港灣新聞通訊社

電子信箱:parnews168@gmail.com

美通社